「性教育」該處理的是「情感議題」 而非性的「技術面」問題!

奧譜.卡思/家長、醫師、非基督徒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forum/realtime/20170524/1125067/


性教育是親密關係的教育,當中最重要的是情感教育!

當今的性平教材捨棄情感教育大量著重在性探索教育以及同志教育,是高度爭議的性教育,因為不注重98%異性戀的需要,卻偏重在2%同性戀者,是嚴重的本末倒置。這是因為編教材的人不是教育專業工作者,而是激進社會運動者(他們不具備教育專業,更沒有適齡教育的觀念)!

性平教材教導只要當下合意的性愛都很美好,都該被尊重與祝福,這是最根本的錯誤!

「性」是中性的,可好可壞,視情境而定。在長期穩定忠貞的兩人親密關係當中,性是美好而重要的。但在純粹滿足慾望而無感情基礎的性則是有害身心甚至非常糟糕的。

課本應該協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區別觀念,讓學生有技巧與能力追求並達成在長期穩定的兩人親密關係中真正享受性的長期美好,同時避免氾濫甚至高危險性行為帶來的壞處。即便是同性戀伴侶也應該以建立長期穩定封閉的關係為目標,而非國內同運團體所鼓吹的開放多人、短期甚至隨機的性關係,不是嗎?所以,即便同性戀者也需要「情感教育」,而這卻是當前教材付之闕如的!

以食物來比喻,我們會教導孩子怎樣的飲食形態是健康的是好的,而非只要吃你喜歡吃的都應該被尊重、被祝福!告訴孩子正確飲食的好處之餘,更要告訴他們錯誤的飲食形態會對於健康帶來的威脅與風險!

當我們教導孩子保護自己,不可碰觸菸酒毒品,我們告戒孩子菸酒毒品造成的危害、以及如何避免與拒絕菸酒毒品!孩子們不需要去實驗探索菸酒毒品,還是可以拒絕菸酒毒品與尊重那些沾染菸酒毒品的「人」或者「更生人」。難道老菸槍和毒蟲這些對菸毒最熟悉的人,才最懂得尊重?

同理,教導孩子懂得保護自己免於「性侵害」、「性騷擾」,需要的是讓孩子懂得界定與捍衛自己的身體界線的技巧方法以及遇到不幸如何求救。性解放、性探索、性實驗,根本無助於減少「性侵害」、「性騷擾」!難道性經驗最豐富的性工作者就不會遇到性侵害、性騷擾了嗎?他們遇到的才多咧!

同理,教導孩子尊重不同性傾向、不同性別氣質、不同性別認同的同學,需要讓孩子懂得尊重一個人的基本的人格尊嚴與價值。同樣不需要去教導孩子進行性解放、性探索、性實驗,更不需要去學習嘗試當個同性戀或者跨性別!

當目前的性平教育教導孩子「性」,是鼓勵他們早期性探索、性實驗、性享樂,並且號稱這樣是為了「減少霸凌」、「尊重多元」,這不但毫無根據而且反智!無論對於同性戀、異性戀、跨性別,過早發生的性行為都是壞處遠大於好處:學業表現差、終身更多的性伴侶數、更高的性病風險。

美國研究顯示16歲的同性戀或者雙性戀者,未經治療在17歲時有98%會轉變成異性戀者,成年的同性戀者更是有一半會變成異性戀。成年的異性戀者也有可能轉變成同性戀者,但是可能性只有男同性戀的1/17或者女同性戀的1/30(資訊來源:基因使然!同性戀與科學證據,出版社:姚金維 。 http://mygenes.co.nz/summary.html )。如果對於科學研究有起碼的尊重,面對性傾向的這種高度「流動性」,尤其是在青少年時期,根本不適合也不應該在這個年紀,讓青少年去「確認」自己的「同志身份」!

如果性平教材著重的性解放、性探索、性實驗、多P雜交、開放性關係是那麼寶貴重要的社會化、「人格發展」(在此次同志婚姻憲法法庭辯論被挺同方反覆提起)或者人生歷練價值,請這個同運政府的頭頭們,是不是應該負責任地帶頭示範、向全民報告心得分享一下?

公僕嘛,領人民的納稅錢,理當為人民服務,好好示範也是剛好而已!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代理孕母承擔的風險

影片-不當性平教材所有影片

讓PCR踢鐵板的案例:HIV非凡控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