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真的「不能等」,愈早開放愈好?

奧譜‧卡思/醫師&家長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forum/realtime/20181112/1464798/

筆者以為,最理想的模式,應該是由國家協助家長教導自己孩子性教育!畢竟,老師要面對那麼多孩子,每個孩子的特質及心智成熟歷程參差不齊。家長則只需要專注在自己孩子即可,可給予心智發展客製化及符合文化信仰價值觀的最佳的性教育!
 
事實上,難以想像那些號稱尊重包容「多元化」的進步人士,竟然會主張「只有一種」最好的性教育方式:愈早教、教得愈鉅細靡遺愈好!如若真心擁抱多元價值,則必須尊重每個家庭這個最小社會單元保有自己的文化信仰價值觀,則整個社會才可能多元。而非只推崇某教育模式,很自相矛盾地說「只有」無限開放提前鉅細靡遺的模式,才是尊重包容「多元」化的最佳模式!如果有哪個性平老師或者性教育老師,很有擔當認為某種性教育就是最好而不經過家長同意教學,可有老師願意信託財產賠付孩子在不當性教育下受到的傷害?
 
性教育的定位,如果用詳細程度當X軸、正面歌誦程度當Y軸,台灣當前的性教育應該是位於第1象限的位置。過早的性行為並非沒有代價,研究顯示:性活躍的青少女與仍保持處子之身的同儕相比,她們在大部分的時間(或很多時間中),有高出3倍的「憂鬱傾向」;性活躍的青少女「嘗試要自殺的念頭」為性不活躍青少女的3倍;而性活躍的青少男,他們的「自殺念頭」更是性不活躍青少男的7倍。不提醒健康風險,一味基於意識形態歌誦性的美好,基於這樣調性來書寫性教育,將孩子暴露在嚴重的心理健康風險中,戴保險套絲毫沒有幫助!更不用說,如果發生性病與懷孕了!
 
我們都知道新聞媒體在處理自殺、犯罪等事件時,都不會清楚描述細節,以免引起仿效。為了孩子長遠的健康人生著想,就讀國高中的孩子,無論性傾向都不應發生性行為!過度詳細描寫甚至圖解細節的性教材,必然產生誘發孩子對於性的高度好奇、嘗試、模仿甚至冒險。況且性刺激透過多巴胺引發快感與冒險的行為,多巴胺也與成癮有關係,又更加提高風險!何況孩子掌管衝動控制、判斷、計劃的大腦前額葉還在不成熟的狀態(約須25歲才成熟)?針對身心還在發育尚未成熟的孩童而言,「無知」是層保護,「知」卻可能造成傷害!因為「理性」上的認知,在教材美化與衝動控制中樞未成熟下,極易敗給「感性」的性衝動與性愉悅、甚至性成癮。
 
當然就會有人拿某作家,說他因為對自己敏感帶生理反應的無知,被碰了就像被點了穴動彈不得、無法反抗,被侵犯之後覺得自己很下賤、很糟糕、很淫蕩,甚至還因此得了憂鬱症。但上面的研究告訴我們性活躍的青少女憂鬱與自殺的風險也增高。到底廣泛「性化」孩童使其用纖細不成熟的「知性」韁繩試圖駕馭情慾巨獸去率「性」而為、消除「性恥感」、伴隨高懷孕與性病風險,會造成較多總體憂鬱自殺?還是基本教導孩童守身如玉、覺察情境保護自己的技巧下,少數不幸被性侵而憂鬱會形成更多的總體憂鬱自殺?
 
客觀分析,若選擇前策略整體孩童的憂鬱自殺風險都普遍提高,但對性侵的免疫力相對較高(畢竟是被迫,但不是第一次相對比較「習慣」)。若選擇後者,就是整體孩童的憂鬱與自殺風險都普遍降低,但少數被性侵者情感受到較大創傷。針對後者,我們還可以透過司法與社會文化的改變,來嚇阻性侵犯,更進一步降低受害者,但前者則沒辦法降低。
 
台灣有3個選擇:一、強迫全體施行前者。二、強迫全體施行後者。三、原則上後者,想強化性細節圖解知識者自行加強。我選三,您呢?如果有MIB的記憶認知消失器,就可以有這個選項:於則前者,想消除記憶認知者,自行消除,可惜沒有這種設備。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代理孕母承擔的風險

影片-不當性平教材所有影片

讓PCR踢鐵板的案例:HIV非凡控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