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孩子在一父一母的家庭中長大 實在不公平

賽巴斯欽/醫師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forum/realtime/20181102/1459278/

被孩子們綁著許久、沒空看電影的我,注意著這部號稱佳評如潮快要上映的《親愛的卵男日記》。

看著電影介紹,寫著都是主角們的情境感覺如何變化,忽然間看著身旁的孩子,瞬間想:「那他們的孩子呢?難道不想有爸爸和媽媽一起生活?」

筆者直至大法官釋憲前後都不反對同婚。但某日看到同二代Katy Faust女士的自述影片,不得不轉變立場。沒有孩子之前,過著神仙眷屬的日子,而有了孩子後,無論如何都會為孩子想。許多父母也都同感吧⋯⋯

Katy Faust女士的父母在她十歲離異,她曾經花不少時日默默承受。後來她的母親與其女友携手相伴30年。她曾支持同婚,並認為這才是尊重和愛母親的方式。她的兩個媽感情也很好,很支持她的成長,父親也是。但是,她心裡總是清楚知道,兩個媽也無法取代爸爸。

許多話,爸爸說出來,感受就是跟從媽媽們說出來的不同。爸爸的觸摸和陪伴就是有特別的效果。她直接說,「這是天性。所以不讓孩子在一父一母的家庭中長大,實在對孩子非常不公平。」她的母親也贊同她的論點。而她婚後有了孩子後,更加從孩子們與他們爸爸間的互動中得到印證。

「再強的兩個媽也比不上有爸爸!」在thembeforeus 網站上有無數傷痛的同二代訴說著「我好想知道被爸爸抱著疼著的感覺」、「為什麼我沒有媽咪?」有孩子的父母都知道孩子從會講話開始就會問「我是從哪裏來的?」這種問題其實是孩子從小建立安全感的第一步。兩個媽還好,可以說「你是從我肚子裏出來的呀....」但下一句就慘了--「那我爸比呢?我不是也跟別的小貝比一樣有爸比?」

不知道男同們怎麼回答……難道要說「你是我們請個很棒的女生捐卵,又請個代孕母生出來的⋯⋯」嗎?可能只好忽略顧左右而言它……但孩子長大後總會知道事實真相。

類似的狀況在法國的Manuel Half身上已經看到。Manuel Half是一名由男同志父親以非法代孕的方法所培殖出來的孩子,因為不滿同志父親剝奪了他享有真正父母的權利而加入淚眼戰士(Hommen),決意為其他兒童爭取擁有父母的基本權益。難道台灣十多年後,要讓新一批「淚眼戰士」起來控訴我們通過同婚剝奪了他們與生母的聯結嗎?

某些激進人士經常舉不孕夫妻也可以結婚為例,認為應通過同婚。但你我都知道,孩子們長大是我們所有人的倚靠。我們誰在年老後不需要別人的孩子們照顧?支持一夫一妻婚姻保障所有的孩子們,也是保障我們的未來。(當然也包括同性戀朋友們!)不孕的夫婦若收養孤兒更是造福社會。若是孩子們長大充滿了不幸痛苦和悲哀,難道就不會有更多社會問題要收拾?屆時難道你我真能置身事外?

下次若有機會去看這部電影,或許您也可以看看Katy Faust 女士想告訴台灣的這番話:「有關婚姻和親子有關的相關政策,應該從兒童權益保護為基礎和出發點。」

一個爸爸一個媽媽,提供了不同卻又互補的愛。讓我們都不要再剝奪這份愛吧!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代理孕母承擔的風險

影片-不當性平教材所有影片

讓PCR踢鐵板的案例:HIV非凡控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