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鄭弋/每年帶走近30位孩子 受虐兒淚水可否止息? | 雲論 |

圖片
  我 們想讓你知道… 她處理許多兒虐發現,因為現代都是小家庭,沒有充分的家庭支持系統,使得照顧兒童時,無可靠的支持,大家都從網路上學習,但不知分辨是非對錯,及找到正確可行的幫助管道,以致錯得更錯,就會出問題 。 ▲學前教育能降低幼兒受虐機會。(圖/取自免費圖庫Unsplash) ● 鄭弋/台東基督教醫院小兒科醫師 兒少虐待與疏忽事件通報案件逐年增加,每年受虐死亡兒少人數近 30人。 少子化時代,每個孩子都很珍貴,我們卻眼睜睜看每年近30個孩子生命消逝? ▲作者認為少子化時代,每個孩子都很珍貴。(示意圖/123RF) 這幾年經驗發現,預防孩子被打,比孩子被打傷後再來做療育,對孩子才是最佳利益且真正保護孩子。 脆弱家庭的孩子應該早早就送進托嬰中心,這樣比待在家裡安全,而且腦子也可以被刺激學習。 學前教育對防止兒虐很重要。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 報告 ,學前教育若讓孩子認知功能好,就不會亂哭被打了。 很多弱勢孩子因為刺激不足到2歲還不講話。兩歲以後腦子的神經細胞沒用到的就會自行凋亡消失。 另外公立幼稚園不教注音符號,對弱勢孩子 不利 ,既然弱勢孩子都上公幼,更應該早早教他們。 ▲學前教育能降低幼兒受虐機會。(圖/取自免費圖庫Unsplash) 我們一直在重複做無效的事情,然後眼睜睜看著孩子被打,這樣簡直是鬼打牆! 近日開早療會議,個案是兒虐受害者。 媽媽22歲,前一個孩子一歲多,個案8個月被打, 兩個孩子相隔很近。 因此,我現在會跟產婦說,請一定要避孕。 兩個孩子之間至少要間隔18個月,不然後面的孩子容易 早產跟低體重 ,造成弟弟妹妹表現比不上哥哥姊姊,這樣好嗎? ▲適時避孕有益媽媽在幼兒教養時的情緒控制。(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兩個年紀很近的孩子一起哭鬧時,媽媽控制得住自己的情緒嗎? 以前家庭計畫會說3-3-2-1,就說兩個孩子隔三年。 這個政策是聰明且實際上可以保障較年幼的孩童,因為哥哥姐姐年紀已較大較不會胡鬧,父母可以有較多精力照顧年幼的弟弟妹妹。 一位資深社工主任也憂心表示,「婚前輔導」其實比婚前健康檢查還重要,而且應該要早在大學教育或是高中時期就要介入。 她處理許多兒虐發現,因為現代都是小家庭,沒有充分的家庭支持系統,使得照顧兒童時,無可靠的支持,大家都從網路上學習,但不知分辨是非對錯,及找到正確可行的幫助管道,以致錯得更錯,就會出問題 。 ▲「婚前輔

讓PCR踢鐵板的案例:HIV非凡控制者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913163103/http://heartvalley.blogspot.com/2010/06/pcrhivelite-controller.html   心之谷留言版的大宗問題之一,就是「我在第 N 天去做的 PCR 報告準不準 ? 」,雖然我已經回覆到手軟,還是有人不停的問。因此我決定用這個「踢到鐵板」的真實案例,來說明 PCR 的限制。小智當然是我隨選的化名,故事內容則依真人真事,簡化為幾句話描述。   案例:小智在 5 月中旬發生不安全性行為後,一直相當擔心會感染 HIV ,他聽說 PCR 對於早期診斷比較有用,決定在第 18 天時去自費做 HIV 的 PCR 篩檢,結果報告是陰性,讓他安心許多。又過了一個月,他發現網路有人說 PCR 不準, HIV 抗體才是標準診斷方法,於是在第 50 天時去做匿名篩檢,竟驗出 HIV 抗體陽性。在第 56 天時經過西方墨點法確認小智確實感染 HIV , CD4=1050/µl ,但是抽血檢驗病毒量卻測不到 (<50 copies/mL)  。   小智的問題: ( 可能也是讀者共同的疑問 ) 1. 小智到底有沒有 HIV?  如果有,為什麼尚未開始服用雞尾酒療法,病毒量就已經測不到 ? 2. 他第 18 天做的 PCR 篩檢為什麼是陰性 ?   所有 HIV 感染者中,有很小一群天賦異稟的人 ( 不到 1%) ,感染後不用吃雞尾酒療法,就可以控制病毒量在測不到的範圍 ( 低於 50 copies/mL)  至少 1 年以上,被稱為「非凡控制者」 (elite controller) 。以小智為例,我們追蹤他的病毒量,一直維持測不到達 26 個月之久才終於破功,升高到 400 copies/mL ,然後逐漸上升到 15,000 copies/mL 。在小智感染後的前 26 個月,他是 HIV 感染者,但也是 HIV 「非凡控制者」。   既然測不到病毒量,為什麼說小智是 HIV 感染者?   病毒量的測定方法就是定量 PCR 。病毒量測不到,只是「血漿」的病毒量低於 PCR 儀器的偵測下限 50 copies/mL 。如果用更靈敏的儀器,就可能測的到 20 copies/mL 、 30 copies/mL 。更高級的儀器甚至能檢測白血球細胞

林郁婷沒做錯事 IBA禁「性別發展異常者」參賽也有合理性 | 雲論 | ETtoday新聞雲

圖片
  我們想讓你知道… 林郁婷的努力無可指責,她也沒有做錯任何事,而國際拳擊總會修正技術規章並非無故,禁止「性別發展異常」女性參加女性賽事也有其合理性。 ▲   國際拳擊總會 5 日召開記者會,但未拿出兩位陷入性別爭議的選手的檢驗報告。(圖/路透) 文/台灣家長守護婦幼權益協會 台北時間周一晚間( 8 月 5 日),國際拳擊協會( International Boxing Association )辦理了一場俄羅斯主席發言混亂與現場失焦的國際記者會,唯一的亮點大概就是收場前聽到熟悉的台灣記者招呼同伴要離去的聲音。 從善意的角度看,現場的 IBA 執行長、醫學代表及技術代表是基於「女性參賽選手安全」及「女性拳擊競技公正性」兩個大立場發言,他們提出的呼籲有其合理性。最客觀的證據是 IBA 提出了 2023 年 6 月致函給國際奧會( IOC )的信函及往來 E-MAIL 為證,換言之, IBA 對於此議題的關切早於羅琳在 X (前 Twitter )平台的發言。(當然, IOC 與 IBA 之間的愛恨情仇的時間表不應成為事件的主要考量點)。 IBA 並沒有拿出兩位爭議選手(包括我國的林郁婷選手)的檢驗報告,而 CEO 在現場中也口頭說明早上有接到兩國拳擊協會的通知,要求不得公布過往選手的個資與醫療紀錄。從 IBA 事後的新聞稿與書面資料彙整表中,也確實沒有兩位選手的相關檢驗報告。記者會上, IBA 醫療代表非常明確地指出,兩位爭議選手的染色體不是單純的女性,而依照 IBA 事後的書面資料, IBA 技術規則中所定義的女性參賽資格是染色體「 XX 」。 IBA 會後提供的書面資料,除了和 IOC 往來的信函外,還包括兩位爭議選手簽收被取消資格的通知信,並依照 IBA 的新聞稿,這通知信附有兩人各自的檢驗報告。記者會上, IBA 醫療代表也解釋, 2022 年土耳其世界冠軍比賽時,其他國代表及大會醫療團隊對兩位爭議選手提出質疑,大會將四位女性參賽選手的血液樣本送到土耳其當地實驗室進行檢測,但檢測報告於比賽結束後才出結果,四位樣本中兩位爭議選手的染色體呈現異常結果。 IBA 基於法律建議,謹慎處理,未於 2022 年採取行動,等待到 2023 年大賽再次獲得血液樣本後送到印度當地實驗室進行檢測,並得到相同結果,因此做出取消資格的決定。 南非選手告上體育仲

別大開性別免術換證之門 否則林郁婷恐比竇娥還冤 | 雲論 | ETtoday新聞雲

圖片
  我們想讓你知道… 期盼因為此次林郁婷事件,社會大眾能重新認識到身份證性別欄的重要性。台灣政府能撥亂反正,不再允許「性別可由心理認定」這種亂象繼續發生。 ▲ 「台灣女拳王」林郁婷。(圖/路透) ● 陳虹如/台灣家長守護婦幼權益協會理事 近日 JK 羅琳批評不應該讓有性別疑慮的我國女子拳擊選手林郁婷參加奧運,再度讓運動員的性別問題引起各方關注。筆者的看法是: 幸好台灣「尚未」開放免術換證,否則真的很難為我們的選手辯護! 根據國際奧委會( IOC )聲明,林郁婷的護照上性別確實是女性,也通過藥檢,符合參賽規定。以我國現行法令,任何台灣人想改變自己身分證上的性別,都必須先手術切除自己原本的性器官。而林郁婷選手的身分證字號是 2 開頭,性別欄標示為女性。因此任一台灣人都可以由此確定:林郁婷出生時,經過接生醫師判斷為女性,父母為她申報戶口時亦為女性,並當成女兒養大。除非她有接受過變性手術,才可能改變性別登記。但目前種種跡證表示她並沒有做過變性手術。因此即使她的外表較為中性,我們仍然可以身份證確知她的女性身份。她要進出女性溫泉、三溫暖,只要出示自己的身份證,就不會受到任何質疑。 但為什麼英國知名作家 JK 羅琳,會對運動員的性別問題這麼敏感呢?如果有關注國際跨性別運動的人,就知道她長期致力於維護生理女性權益,阻止未術跨性別女(生理男自認為女性)侵害生理女性的安全,甚至不畏死亡威脅。原因就在於,英國於 2004 年通過跨性別免術換證法律《性別承認法》( Gender Recognition Act 2004 ),不要求變性手術,經過醫師診斷及其他門檻即可更改法定性別。此舉造成英國的性別不安人數大幅增長,「女性」(但其實是男跨女)犯罪比率也直線上升,一個普通的英國女人想在她的生活領域中,保有單純的生理女性空間,也成為妄想。而國際奧委會更是在 2016 年放寬門檻,讓跨性別運動員不需接受變性手術,即可參加奧運,並建議其他國際運動組織比照辦理。 然而這些方便跨性別選手參賽的措施已經產生極多爭議。多項研究顯示,跨性別女性在經歷男性青春期時所獲得的肌肉量、肌力、骨密度、有氧耐力等巨大優勢,並不會因降低睪固酮濃度而消除,且消除的程度相當有限。男跨女運動員屢屢在女子組運動賽事取得較好成績,也被視為排擠了生理女性運動員的出賽機會和獎金。例如 2022 年贏得女子 500 公尺自

基醫醫訊116期《性別平等教育》性教育及性健康

圖片
            「性教育」是性平教育中重要一環。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第 13 條明白昭示 - 「… . 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課程,應涵蓋情感教育、性教育、認識及尊重不同性別… . ,以提升學生之性別平等意識。             性健康又是性教育中重要指標,遺憾的是,臺灣近幾年的性健康狀況慘淡異常。自 2018 年以來,全體及 10-19 歲青少年染淋病人數呈垂直增加 ( 圖 1 及圖 2) ,光以 2021 年為例, 10-19 歲青少年感染淋病人數為 2018 年的 2.6 倍 ( 圖 2) 。梅毒感染人數也未見改善 ( 圖 1 及圖 2) 。唯有 HIV 下降,可能與近幾年大力宣導愛滋防治,及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用藥 (PrEP) 使用有關。             雖然不論全年齡或是 10-19 歲青少年,所有性傳染病都是男性遠多於女性 ( 圖 3A-3C ,圖 4A-4C) ,但青少女性病感染人數也開始上升。 10-19 歲青少女淋病罹患人數, 2021 年是 2018 年的 2.9 倍 ( 圖 4B) 。 10-19 歲青少女梅毒人數也增加, 2021 年是 2018 年的 2.5 倍 ( 圖 4C) 。             青少年是國家未來的希望,改善性健康問題非常重要。性傳染病問題對世界各國都是極大的挑戰,許多研究提出可能原因及改善建議,而臺灣與國外的情況非常類似。大致有 4 個因素導致近幾年性傳染病感染人數增加:社交媒體網站的興盛、新冠流行期間獲得醫療保健的機會減少、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藥物 (PrEP) 的使用、以及教育。             1. 社交媒體網站的興盛,包括約會網站和軟體。某些網站和軟體的性病病例數確實更多。這些約會網站和軟體使男男女女更容易相互聯繫,增加了感染性病的機會 (1, 2) 。如何引導青少年正確使用社交媒體,是未來須思考及努力的方向。           2. 美國經驗:在新冠大流行期間,許多人避開了診所和醫院,這減少了在淋病感染傳播之前識別和治療淋病感染的機會 (3) 。另一原因,可能在新冠 COVID-19 流行初期,大多數能夠檢測淋病的實驗室轉而檢測 COVID-19 。因而早期篩檢出淋病的機率降低 (3) 。此二個原因導致獲得醫療保健的機會減少,可能造成更長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