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病毒面前,性別不平等(大不平)
性別平等是近年國內外關注焦點,醫療領域也如此。聯合國新發布的2018年性別不平等指數中,在生殖健康、賦權及勞動市場3個領域中,台灣性別平權亞洲第一,世界排名第9。 然而,在社會人文領域大步前進的性別平權,在醫療世界中卻舉步難行,有時甚至不容挑戰。例如今春全球超過九萬五千例確診、三千二百人死亡的新冠肺炎(COVID-19),專家學者及媒體紛紛議論,「為什麼新冠病毒似乎對男性威脅更大?」「肺炎疫情:男性感染和死亡比女性更高的原因?」 男女生理不同 影響死亡風險高低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1 月 29 日文章中指出,新冠肺炎確診者男女比為2:1,且中高齡男性比例較高,最新研究也指出,在死亡風險上,男性提升至2.6倍。除了抽菸及不愛用肥皂洗手的習慣的兩大原因之外,大多數病理學家懷疑:最根本的原因是男女生理的不同。其實,2003年SARS疫情及2012年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時,男性確診比女性高的趨勢已經出現。 SARS病毒肆虐時,男性確診人數高於女性。(資料照,林瑞慶攝) 由以上可見,性別在疾病的研究上佔有重大意義。除了冠狀病毒外,某些疾病也確實有男女大不同,例如心血管疾病、癌症和骨質疏鬆症等,因此Gender Medicine (性別醫學)這幾年受到大眾重視。 關於性別醫學的討論,大致分以下五個方向。一是生理因素,某些疾病好發於女性,如紅斑性狼瘡好發於年輕女性,患病女性是男性的9 倍之多,可能是雌激素使自體免疫抗體提高活性,造成紅斑性狼瘡等免疫疾病。另外心肌梗塞中一些誘發因子僅在女性中發生,但猝死主要發生在男性;而癌症發病率、侵襲性和癒後,「性別」也是一項重要參考因子。 社會期待的角色 影響男女患病類別 二是社會因素,全球有1.39億的女性患有眼疾,比男性多2,500萬。女性因有較長的壽命而更容易罹患與年齡有關的眼疾病,如青光眼、白內障等。在傳統性別角色上,女性因負責照顧孩子而易感染砂眼,砂眼病患中高達70%是女性。 砂眼患者會因倒睫、睫毛向內翻而刮傷眼球,飽受疼痛,甚至導致失明。然而因性別不平等的關係,使得女性比男性更難獲得治療,在某些地區,三分之二的失明兒童是女孩。這些患病女性更因殘疾和性別遭受雙重歧視,被社會排斥和慘遭虐待。 三則是行為因素。某些疾病會因著行為模式不同,而出現性別差異。以愛滋病為例,因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