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9的文章

從醫學看性健康-保險套

圖片
Q:保險套性行為是安全性行為,且完全不會懷孕及得病? A:保險套性行為僅是較安全性行為,還是有很高的機會得性病。對菜花保護力更是幾乎為0。性病不是只長在外生殖器,病原菌(如梅毒)可以存在全身之皮膚及黏膜下。保險套只包覆佔全身約 1% 的外生殖器皮膚,風險可想而知。

從醫學看性健康-跨性別

圖片
Q:跨性的藥物或手術安全嗎? A:跨性激素很傷身體,且歐美性別不安的兒童增多,己成不可忽視的危機!

從醫學看性健康-性別光譜

圖片
Q:性別光譜有科學根據嗎? A:事實:性別光譜不是來自自然科學。性別光譜來自後現代女性主義 後現代女性主義認為,由於父權制文化對不同性別在社會中所處角色的定型化塑造,才使女性長久以來便處於男性的壓迫之下。只有摒棄採用「男性和女性」二元論,才能維護女性的利益。所以性別是可「流動的」就應運而生。性別不明就沒有男女,隨之沒有男性壓迫女性的問題 。 金賽提的是性傾向6個度量,從没有提過性別光譜

守護台灣:不公平的「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拿「蘋果比較橘子」

魏勤、葉育菊、吳思宜、陳華恩等/守護台灣編輯團隊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90221/1521122/   昨日,在小英總統出面表示「該是解決問題的時候」後,行政院及民進黨團立委終於在晚間提出了《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草案,作為大法官釋字第748號解釋與去年1124第十號及第十二號公投案的處置,草案雖避免使用「婚姻」一詞,但卻給予了「同性結合『準用』民法繼承、繼親收養及其他攸關男女婚姻的權利義務」,對此【守護台灣】表達最深的遺憾!   台灣的「婚姻平權」爭議,雖然訴之「平等」為名;但是,在回應社會相關公投上,行政院非但未有積極辦理公聽會來傾聽人民意見外,更對於我國《憲法》所訴求的「實質平等原則」視而不見!   我國《憲法》第七條的平等保障,一直都是指「實質平等」,也就是「人民機會上的平等」;同時《憲法》增修條文第10條第6項,更是特別要求政府盡可能地讓人民無分男女都能夠在制度上被一視同仁;但是,對於部分「真正的弱勢族群」,如原住民,基於文化上的不同,可以給予政策上補助或特別保障。   釋字第748號解釋,多數大法官認為讓同志二人永久在一起,並不會「改變」男女婚姻制度中對於夫妻的權利義務,因此「同性結合」等同於「男女婚姻」一樣,必須要有讓「同性別二人永久在一起的制度」。多數大法官這樣的解釋方向,從法理科學上(《憲法》審查嚴謹標準),當然是沒有錯誤的。   那麼,為何這麼要這樣地堅持「婚姻」兩個字? 為何還要超過1000萬人民用公投表決勝負? 因為《憲法》的實質平等原則,必須要有「事物性質之差異」評估。   現實中「齊頭式平等」,在有限的公共資源(稅金)下,真的是無可達成。比方說,政府有對失業者的補助津貼,但卻不能夠讓每一位無工作的人民(如:學生、家庭主婦等)都領取「無工作」的補助津貼。白話文來說:就是國家資源真的有限,實在不可能「他有,我是人,我也要有」。   我國《憲法》第22條及第23條對於「人民自由權利」與「國家法律限制」,有特別明文規定必須考量「公共利益」與「社會秩序」。 大法官在1999年5月的釋字第485號解釋已經說明清楚了:「《憲法》第七條平等原則並非指絕對、機械之形式上平等,而係保障人民在法律上地位之實質平等,立法機關……自得斟酌規範事物性質之差異而為合理之區別對待。」   因此,釋字第

影片-從醫學看性健康

圖片
性教育當然要教,但請教完整。性病不是只長在性器官, 光教保險套有什麼用啊?梅毒全身皮下都會有細菌, 只有包成太空人才有用是吧?!

當人工生殖的孩子出現障礙時

張珮文/護理講師、鄭威/解剖病理科醫師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forum/realtime/20190307/1529080/ 台灣近幾年的同性婚姻的議題,讓人工生殖、捐精生子及代理孕母的問題浮上檯面。跟傳統生殖的父母一樣,選擇人工生殖的伴侶一定也希望生出健康聰明的孩子。但不幸的是,人工生殖也跟傳統生殖一般,會出現障礙的孩子。當這些情形發生時,情形更為棘手複雜。 真實案例:兩位女性伴侶接受捐精生子,早產兒導致問題連連 2004年美國麻塞諸塞州法庭有一案例 (Basic Contract law 第8版第175頁):兩位女性伴侶接受捐精生子,但孩子還未出生就已分手。不幸的是孩子因為早產導致障礙,須要高額醫療費用,因此生母向其分手之女性伴侶索討撫養費。分手女伴聲稱當時她僅在電話中同意對方進行捐精生子,並未承諾協助養育孩子。但法院認為電話中同意即為口頭合約,裁示分手之女伴須負擔該名捐精後代後續之醫療費用。 真實案例二:孕程中發現胎兒異常,客戶決定人工流產,孕母不願意。 2011年 凱莉 為一對夫婦用捐卵受精的胚胎代孕,在懷孕過程中發現胎兒有心臟、胃的發育障礙及兔唇,因此客戶決定人工流產該胎兒,但凱莉不願意。在客戶毀約撒手不管後,凱莉生下一位女嬰 Baby S (圖) 並出養,一年會去探望Baby S兩次。凱莉並不後悔生下寶寶: 「她會成長及學習,發育得如一般孩子一樣,留下她是正確。」 醫師警鐘:人工生殖可能誘發子代癌症,胚胎如出現問題,誰來承擔? 未來選擇人工生殖者必愈來愈多,類似的難題定只多不少。雪上加霜的是,與胚胎代孕相關的試管嬰兒技術本身存在許多不可預期的 風險 ︒在胚胎培養過程中牽扯到無數的藥物處理及實驗步驟:過量排卵,取卵,受精,胚胎培養,胚胎選擇,胚胎移植,及可能的冷凍保存胚胎。雖然胚胎培養和環境因素不會改變DNA序列,但實驗過程中DNA甲基化或miRNA仍可能被改變,有機會對基因產生不可預期的影響。 為提高受精成功率,有時會採取「卵胞漿內單精子注射」。 此技術是將單一精子注入卵子內,受精成功率似乎較高,但其侵入性質是否會造成胚胎嚴重損害令人擔憂。現實中已發現人工生殖後代出現 癌症(白血病及何杰金氏淋巴癌等) 的機率比自然受孕後代高,這些孩子的未來令人心疼。 寶寶不應該被商品化,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