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矯正青少年偏差行為 我們的品德教育及格嗎
Truman/心理諮商師、資深青少年輔導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0410/1331694/
明星之子在美國持有大量槍械,並預告槍擊事件被拘留,佔據不少新聞版面,引起各界的廣泛討論,關注的焦點多半為家庭教育。然孫安佐18歲前都是在台灣接受教育,筆者因長期擔任青少年輔導工作,也發現我國現今國民教育中的品德教育與過去產生了相當大的落差,筆者不禁要問:「台灣的品德教育是否真的落實於國民的生活之中?」
在發生孫安佐事件之前,去年(106年)就有民眾注意到品德教育之重要性而於網路政策參與平台提案應以品德教育取代性平教育。此提案雖未獲得教育部的採納,但從層出不窮的社會新聞事件之中,民眾和施政者確實也需要思考一個問題:「台灣的品德教育哪裡出了問題?」
您有聽過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嗎?
品德教育攸關國民的基本素養以及人際相處的能力和態度,教育部其實訂有「品德教育促進方案」,希冀深耕台灣的品德文化。國民品德素養之提升,待人接物處之以禮、進退得當,不僅能減少不良的社會互動或侵犯他人權益之情事,個人也能自我約束不以不當之玩笑為樂。
目前,在性別主流化的施政方針之下,政府所有政策活動均以落實性別意識為核心,政府經費和資源重新配置以真正反映性別平等。但,不知性別主流化是否會排擠了落實品德教育實施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去年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關於品德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回應:「品德教育……與性別平等教育政策雙軌並進」。以下就讓我們來檢視教育部推動品德教育和性平教育是否真的平等?
品德教育果真與性平教育雙軌並進了嗎?
實際檢視教育部推動品德教育與性別平等教育二者的實施策略,發現教育部設有「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輔導團」、將性平教育列入十二年國教四大重要議題、於課綱中明確列出性平教育的核心能力並以此建構各階段之能力指標,可見性別平等教育相關的實施策略相當完整,在法制面、執行面益趨完備(引自教育部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之回應)。
反觀品德教育的部分,不僅教育部未設有「品德教育議題輔導團」,品德教育也未列入「課綱的重要議題」;教育部未明確列出品德教育的「核心價值或核心能力」,更未建構相關的「能力指標」。僅有一句「鼓勵各級學校及地方政府自行訂立品德核心價值」。
「鼓勵各級學校及地方政府『自行訂立』品德核心價值」?
也就是說,中央政府不推品德教育、你們地方政府自己推吧。教育部不給資源、不撥人力和經費,要地方政府自行推動品德教育,然後告訴民眾「品德教育和性平教育雙軌並進」。請問,關心台灣品德教育議題的諸君們接受這種說詞嗎?
品德教育的核心價值難道會因為學校級別和地方不同而有所不同嗎?教育部豈能於「未設立品德教育輔導團」、「未明確訂出品德教育核心能力(核心價值)」的情況下,言之品德教育與性別平等教育「雙軌並進」呢?現實情況明顯厚此薄彼,實屬不符合教育部所謂之「雙軌並進」啊。
呼籲教育部重新擬定「品德教育促進方案」實施策略並落實之、品德教育應深耕台灣文化,相較於性平教育的完備,品德教育明顯推動不足且成效有限。教育部應於數年內將人力、物力、經費和相關資源優先使用於推動品德教育,並且重新擬定「品德教育促進方案」實施策略、也付諸實行。
既然性平教育已於法制面、執行面益趨完備(引自教育部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之回應),那麼中央政府理應於數年內改推「品德主流化」,提撥多於性平教育的人力、物力、經費和各樣資源,用於推動品德教育,以補強過往數年來品德教育沒有成效的施政,如此方能謂之「品德教育與性平教育雙軌並進」。
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學習場合雖然是家庭,但若是家庭的主要教導者本身並不具備教導能力,或者本身的品德觀念即有偏差,要如何來教導我們的下一代正確的價值觀念呢?這時候學校教育就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於此我誠懇地呼籲政府,務必重視家庭教育及校園品德教育的實施,才能真正減少青少年偏差行為,為國家作育棟樑之才。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0410/1331694/
明星之子在美國持有大量槍械,並預告槍擊事件被拘留,佔據不少新聞版面,引起各界的廣泛討論,關注的焦點多半為家庭教育。然孫安佐18歲前都是在台灣接受教育,筆者因長期擔任青少年輔導工作,也發現我國現今國民教育中的品德教育與過去產生了相當大的落差,筆者不禁要問:「台灣的品德教育是否真的落實於國民的生活之中?」
在發生孫安佐事件之前,去年(106年)就有民眾注意到品德教育之重要性而於網路政策參與平台提案應以品德教育取代性平教育。此提案雖未獲得教育部的採納,但從層出不窮的社會新聞事件之中,民眾和施政者確實也需要思考一個問題:「台灣的品德教育哪裡出了問題?」
您有聽過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嗎?
品德教育攸關國民的基本素養以及人際相處的能力和態度,教育部其實訂有「品德教育促進方案」,希冀深耕台灣的品德文化。國民品德素養之提升,待人接物處之以禮、進退得當,不僅能減少不良的社會互動或侵犯他人權益之情事,個人也能自我約束不以不當之玩笑為樂。
目前,在性別主流化的施政方針之下,政府所有政策活動均以落實性別意識為核心,政府經費和資源重新配置以真正反映性別平等。但,不知性別主流化是否會排擠了落實品德教育實施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去年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關於品德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回應:「品德教育……與性別平等教育政策雙軌並進」。以下就讓我們來檢視教育部推動品德教育和性平教育是否真的平等?
品德教育果真與性平教育雙軌並進了嗎?
實際檢視教育部推動品德教育與性別平等教育二者的實施策略,發現教育部設有「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輔導團」、將性平教育列入十二年國教四大重要議題、於課綱中明確列出性平教育的核心能力並以此建構各階段之能力指標,可見性別平等教育相關的實施策略相當完整,在法制面、執行面益趨完備(引自教育部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之回應)。
反觀品德教育的部分,不僅教育部未設有「品德教育議題輔導團」,品德教育也未列入「課綱的重要議題」;教育部未明確列出品德教育的「核心價值或核心能力」,更未建構相關的「能力指標」。僅有一句「鼓勵各級學校及地方政府自行訂立品德核心價值」。
「鼓勵各級學校及地方政府『自行訂立』品德核心價值」?
也就是說,中央政府不推品德教育、你們地方政府自己推吧。教育部不給資源、不撥人力和經費,要地方政府自行推動品德教育,然後告訴民眾「品德教育和性平教育雙軌並進」。請問,關心台灣品德教育議題的諸君們接受這種說詞嗎?
品德教育的核心價值難道會因為學校級別和地方不同而有所不同嗎?教育部豈能於「未設立品德教育輔導團」、「未明確訂出品德教育核心能力(核心價值)」的情況下,言之品德教育與性別平等教育「雙軌並進」呢?現實情況明顯厚此薄彼,實屬不符合教育部所謂之「雙軌並進」啊。
呼籲教育部重新擬定「品德教育促進方案」實施策略並落實之、品德教育應深耕台灣文化,相較於性平教育的完備,品德教育明顯推動不足且成效有限。教育部應於數年內將人力、物力、經費和相關資源優先使用於推動品德教育,並且重新擬定「品德教育促進方案」實施策略、也付諸實行。
既然性平教育已於法制面、執行面益趨完備(引自教育部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之回應),那麼中央政府理應於數年內改推「品德主流化」,提撥多於性平教育的人力、物力、經費和各樣資源,用於推動品德教育,以補強過往數年來品德教育沒有成效的施政,如此方能謂之「品德教育與性平教育雙軌並進」。
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學習場合雖然是家庭,但若是家庭的主要教導者本身並不具備教導能力,或者本身的品德觀念即有偏差,要如何來教導我們的下一代正確的價值觀念呢?這時候學校教育就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於此我誠懇地呼籲政府,務必重視家庭教育及校園品德教育的實施,才能真正減少青少年偏差行為,為國家作育棟樑之才。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