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教導「不能負責就別懷孕」 難道錯了嗎?

奧譜.卡思/醫生
https://kairos.news/104216
日前伴侶盟抨擊健康與教育育達丙版內容不當(https://bit.ly/2HvPoEn ),筆者看完其評論後反倒樂見課本在性別議題上終於出現符合科學實證的內容!課本寫「不能負責就別懷孕」、「未成年性行為有一定的危險性」等客觀有科學根據的字句,伴侶盟批評:「用威脅的口吻警告兒童不要進行性行為」。姑且不論該盟似贊成兒童性行為的立場,筆者不禁想反問:香菸盒上面的健康警語「吸菸有害健康」、「吸菸導致肺癌、肺氣腫」是不是也應該要拿掉呢?和抽菸的危害相比,兒童性行為的危害嚴重得多!其實懷孕無論對於夫妻、情侶、未成年孩童都是非常重大的生命事件,必須謹慎看待,課本嚴肅的字句就是要建立學生謹慎看待的態度!
「性行為最好在婚後才發生」雖然在同運主流的民進黨執政下顯得相當政治不正確,卻早已充份經過「世代研究 (cohort study)」、「性病防治醫學」以及「腦神經科學 (neuroscience)」的研究證明。橫跨數十年大規模的世代研究(https://bit.ly/2GZiYkQ )大聲地告訴我們:婚前沒有性行為者離婚率最低、婚前只有一位性伴侶者離婚率次低、婚前性伴侶越多者離婚率越高!伴侶盟鼓吹的婚前性愛觀,正是毀滅未來婚姻的捷徑!其實「伴侶」盟一向鼓吹性關係不必「忠貞」,最神奇的是這名不符實的團體推動「民法婚姻」釋憲案大法官竟然買單!
以「性病防治」而言,愈早發生性行為,有愈多的性伴侶數目就會有更高得到性病的風險。CDC數據顯示16歲以前就有第一次性經驗的女孩30歲時有58.1%擁有超過5個以上的性伴侶,只有10%的女孩維持同一個性伴侶;然而超過20歲以上才發生第一次性行為的女性,只有15.2%在接下來幾年會超過5個性伴侶,但高達52.2%的人維持同一個伴侶。鼓勵提早發生性行為不利性病防治!(https://bit.ly/2JEBDE4 )
「腦神經科學」研究顯示:每一次做愛或是親密的肢體接觸,腦內連結會產生、加強。而當關係結束時,因為腦內連結破壞的關係,帶來混亂與痛苦。相處愈久連結愈強,強連結斷開造成的傷害遠大於分手的遺憾,性行為帶來的強連結印痕會存續多年,將阻礙未來建立健康關係的連結過程。這種連結的能力深植於大腦最深層、最根本的部位,一旦受到傷害可能要花上好幾年的諮商治療。(https://bit.ly/2JEBDE4 )
當知曉我們腦部是這樣的機制,頭腦正常的我們應該順勢而為才容易得到「幸福」。如果抱著混亂自相矛盾的同運意識形態硬要「逆天」而行,真的會增加好幾倍地辛苦。這個世界多數人的人生已經太多苦難,真的不需要這樣自我殘害與糟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代理孕母承擔的風險

別大開性別免術換證之門 否則林郁婷恐比竇娥還冤 | 雲論 | ETtoday新聞雲

從“雙性人”到“DSD”:走向性別的酷兒障礙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