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性別友善」,友善了誰?


潘紫燕/教師

前新聞報導,老字號的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求新求變,為建構友善校園,決議設置性別友善住宿樓層,率國內大學之先例,試辦「男女同層、不同房」的宿舍模式,預計明年實施。在少子化的時代,學校須求新求變才能生存,這我們可以理解;但一味附和性別議題潮流而把學生安危置於不顧,卻讓家長圈一片嘩然。
孩子去外地求學,學習固然重要,安全才是父母第一考量。國外一些性別友善設施導致的「不友善」後果,已有人提出檢討的呼籲這些國外罵聲不斷的措施,臺灣師範大學師長不去多加了解卻整套搬來,讓家長對學校當局教育及照顧學生的能力出現質疑
男女混宿者可能因環境關係不易自我節制。《美國大學健康雜誌》(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Health2010年的研究指出,美國五間大學共500位學生中,男女混宿者在一年內擁有三位以上性伴侶的比例為單一性別宿舍的2倍,且大量飲酒的可能性高於單一性別宿舍2.5倍。

類似的性別友善設施也是問題不斷。《星期日泰晤士報》根據資訊自由法例(freedom of information (FoI) laws)向市政府取得的資料顯示,2017-18年間,在市政府轄下公眾泳池及體育館共收到180宗性侵犯、性騷擾及偷窺案件的報告,當中134宗在更衣室發生,其餘46宗分別在泳池、球場、走廊、停車場或不肯定確切地點發生。並非所有事件均有報警。而在那134宗在更衣室發生的風化案報告中,近九成(120宗)在不分男女的更衣室發生,只有14宗在男或女更衣室發生。數字反映性別友善設施對女性並不友善。
性別友善廁所也是女孩的夢魘。女權組織威爾士婦女之聲(Women’s Voices Wales)表示,學校更糟的是,學校的性別友善政策使女童易受傷害,美國喬治亞州一所小學2017年驚傳女童在廁所被性侵。帕夏·湯瑪士5歲的女兒回家後告訴她「下體很痛」,追問之下發現,女兒在廁所被一名男同學性侵。但校方告訴湯瑪士,這名涉案的男同學是「性別流動」者(gender fluid),原則上不會讓涉案的男同童退學或是阻止他進入「自我性別認同」的廁所。湯瑪士憂心且憤怒,認為校方嚴重忽略其他孩童的安全。湯瑪士的法律顧問霍爾庫姆表示,像這樣的悲劇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因為「學校有責任保護所有學生的隱私和安全,並非單顧某一族群的需要」。
希望這句「學校有責任保護所有學生的隱私和安全,並非單顧某一族群的需要」似暮鼓晨鐘,敲醒臺灣師大師長們保護學子的良知,訂定正確的制度及政策,而不是在世俗及政治之中隨波逐流。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代理孕母承擔的風險

別大開性別免術換證之門 否則林郁婷恐比竇娥還冤 | 雲論 | ETtoday新聞雲

從“雙性人”到“DSD”:走向性別的酷兒障礙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