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醫師公會會刊投稿-醫療與「性別平等教育」-讓我們更了解雙性人

 鄭威

https://www.kln.mohw.gov.tw/?aid=509&pid=50&page_name=detail&iid=1154

性別平等教育在臺灣已施行十六年,對提升女性地位並促進職場友善氛圍功不可沒。因著性別平等教育的普及,近日我們常聽聞「雙性人」和「跨性別」二詞,教育部網站上也出現有關於雙性人及跨性別的教案 (1),在此以醫學的角度協助釐清,俾能在教育現場和醫療實務上回應其真正的需求。


雙性人(真性陰陽人、假性陰陽人) 這些名詞,在2005年芝加哥共識會議後,已被「性發展障礙」取代 (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DSD) (表一) (2,3)。它是一群複雜的疾病,「不典型的染色體,性腺或解剖學的性別發育」,每個狀況不盡相同,需要由不同領域的專家團隊共同進行評估。在染色體及診斷方面,要考慮的是新生兒未來的性別認同;解剖學方面,要考慮的是泌尿和性功能;性腺方面,評估的重點在是否仍有內分泌功能及生育能力;以及保留性腺但有致癌風險是否可以接受。所以,有些孩子確實建議拿掉未發育的性腺 (4),以免惡化成癌症。有些女嬰的基因為XX,因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導致激素分泌異常,出現重度生殖器異常(5),需儘早作整型重建手術,補充皮質素來抑制男性激素,以恢復女性發育。有些嬰兒的泌尿系統併外生殖器異常,若期待嬰兒長大成人後才自我決定性別,而不進行手術矯治,連排泄都會出現問題。
將「性發展障礙」,跟出生時生殖器官正常的「跨性別者」混淆,是常見的問題,刻意忽略不做醫療處理,將危及「性發展障礙」的健康。前者為天生的生理異常,後者為心理因素。「跨性別者」主要是心理認同的問題,其生理性別的判定並沒有疑問 (表二)(3,6) 。跨性別者要求的是可自主決定性別的「權利」,主張由心理性別來做為生理性別的認定變更。這須要專業的精神醫療人士協助。
性別平等教育中有許多與醫療相關部分,因此,醫學應負起協助性別平等教育之責,提供醫療相關的諮詢服務,共同為下一代努力。

(1) 李建宏 (108) 人權保障保障了誰?--- 「正常的人」及例外? https://reurl.cc/4m91NV
(2) Hughes IA, Houk C, Ahmed SF, Lee PA, and LWPES1/ESPE2 Consensus Group. Consensus statement on management of intersex disorders. Arch Dis Child. 2006 Jul; 91(7): 554–563
(3) 楊雙友 (2018)「雙性人」與「性別X」,「跨性別」呢?
https://reurl.cc/avynRY
(4) Martin Kathrins M, Thomas F. Kolon TF. Malignancy in 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 Transl Androl Urol 2016;5(5):794-798
(5) 罕見遺傳疾病一點通 (103) 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Congential adrenal hyperplasia https://reurl.cc/v1Nd8e
(6) Steensma TD, Cohen-Kettenis PT, Zucker KJ. Evidence for a Change in the Sex Ratio of Children Referred for Gender Dysphoria: Data from the Center of Expertise on Gender Dysphoria in Amsterdam (1988-2016). J Sex Marital Ther 2018;44(7):713-715.

基隆市醫師公會會刊 (110) 43期 22-23頁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代理孕母承擔的風險

兒童及青少年性別不安-文獻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