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暑假學生懷孕潮 醫師提醒3觀念:未成年最好別做、預防性病這樣做

 https://www.appledaily.com.tw/forum/20220628/CF93B4C1F9CC125FA0C40413C3

鄭弋/台東基督教醫院小兒科醫師

隨疫情舒緩,國內旅遊團20日也鬆綁,民眾從「打滿三劑疫苗」放寬為「48小時快篩陰」即可參加,筆者為花東地區旅遊業者開心,暑假終於迎來度假人潮,但一想到暑假過後,可能又會一波青少女懷孕的發生,心情頓時低落。


 無論是內政部統計或勵馨基金會調查,台東花蓮1519歲青少女未婚生育率及性侵發生率,一直居高不下,尤其在長達二個多月的漫長暑假中。筆者常年在花東地區醫療機構門診及進入校園進行衛教,心中一直困惑著,花東地區的國高中生對「安全性行為」有正確且足夠的認知嗎?於是,筆者向所服務的醫院、多是花東地區子女的護理師們詢問:「你們學校教的安全性行為是甚麼?」他們說:「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再問:「你們知道保險套對預防懷孕效果不好嗎?」護理師們全搖頭。連專業人員對安全性行為的認知都這麼粗糙,國高中學生又怎麼會有正確的知識?


一般而言,外界對避孕方式或管道五花八門,但從效果來看,可分成三個等級,等級一是最有效的:失敗率<1%;等級二次之,失敗率47%;等級三失敗率>13%。而被下一代普遍認為「安全」的保險套,屬於等級三,避孕效果相對不安全,再者,菜花是台灣性病的前三名,保險套防不了菜花,而這也是為什麼公衛部門要大力推動男女施打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的原因之一,另個原因,則是口交盛行,連口腔的HPV感染衍生癌症的病例,也都開始變多(但對於抽煙及吃檳榔的男性,打HPV疫苗防男性口腔癌意義不大)


 從臨床及醫學角度,一如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二年多來,各式各樣防疫措施及疫苗出爐,而不染疫的唯一法寶,就是「不接觸病毒」。有醫界同行問我:「青春期的孩子生理機能成熟可以生孩子了,為甚麼不能有性行為?」筆者驚恐回答:「18歲以前有性行為會增加子宮頸癌的風險,想害死誰?」本國《刑法》規定16歲以前不可以有性行為,因為這個年齡的女性雖然卵巢子宮成熟,但子宮頸仍未完全成熟,容易因感染而有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何況婦產科告訴我們未成年懷孕本身就是高風險因子,產婦及嬰兒的死亡率都高。這也是法律為什麼規定18歲以前不可以抽菸不可以喝酒?因為菸酒是成癮物質,對尚未成熟的大腦傷害很大。


面對台東花蓮青少女生育率及性侵發生率在全國居冠,筆者想若沒有改變當地成人與青少女本身的想法,此一境況不會改變。一如投信基金廣告最後打上的警語:「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筆者進入校園衛教時,一定說三件事:「性行為一定有風險性行為可能會造成懷孕或性病感染做愛前應確定對方沒有性病及做雙重避孕。」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代理孕母承擔的風險

別大開性別免術換證之門 否則林郁婷恐比竇娥還冤 | 雲論 | ETtoday新聞雲

從“雙性人”到“DSD”:走向性別的酷兒障礙政治